close

1972年薩爾茲堡音樂節, 奧地利國家廣播電台的一次邀請, 成就了「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」, 第一場音樂會更是讓在第一排聆聽的柏林愛樂音樂總監 ─ 指揮大師卡拉揚為之傾倒、譽為天籟, 力成此夢幻組合.

 

40年後, 在全球僅26場的巡迴演出中, 柏林愛樂的12把大提琴成員, 不僅主動選擇了台灣, 而且成為亞洲的首站(全亞洲僅台灣, 韓國獲選演出機會).

 

在這場音樂會門票啟售前, 我即得知演出訊息, 所以在開賣的第一時間, 如願的買到了心目中的王位, 走進國家音樂廳, 12把成U型的座位置放在音樂廳的正中央, 節目一開始, 走進表演台的竟然不是表演的音樂家們, 而是國內的知名大提琴家張正傑先生.

 

先介紹一下這位非常特別的音樂家, 我其實直到目前, 尚未聆聽過他的獨奏, 張正傑令人注目而且非常有趣的一點是, 他為了推廣大提琴及古典音樂, 時常所有在音樂廳的門票都是不二價 -- 400元, 是的, 新台幣 400元一張, 所以很難不引起時常在買票的我的注意, 他的門票銷售幾乎都是秒殺, 所以每次一不注意, 都失之交臂.

 

由張正傑在演奏台上開場導聆的音樂會還真是特別, 關心古典樂的台灣樂迷大概無人不知道, 柏林愛樂非常喜愛台灣, 所以這場非常珍稀的音樂會, 竟然是柏林愛樂的12把大提琴主動詢問張正傑而促成的, 之後張正傑在演奏台上介紹了上下半場的曲目, 然後12把大提琴柏林愛樂的音樂家們正式進場.

 

第二, 四位進場的是女性, 除非我記錯, 之前的訊息特別有提到, 本次的巡迴是正規柏林愛樂一線的樂團精英, 而且清一色是男性 (當時還非常訝異, 女性音樂家為何這次沒來?), 總之這次的12把大提琴最後登台的是10男2女, 而且第一首席(應該是德國人?)在面對演奏廳的右側第一位, 第二首席(應該是俄羅斯人?)在面對演奏廳的左側第一位, 兩位都是男性.

 

演奏一開始, 我個人就遇到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:

 

一般聆聽交響樂團時, 我的目光大多會 focus 在指揮, 首席, 或某位令人賞心悅目的美女身上, 偶爾會在各樂器及音部的改變時調整一下目光, 如果是聆聽獨奏時, 就更沒有 focus 的問題了.

 

聆聽12把大提琴的時候, 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, 竟然是不知目光要放在何處? 而且這個好像不是問題的問題, 顯然還非常困擾我, 甚至於打擾了我的音樂會欣賞, why?

 

待續 --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itus 的頭像
    Titus

    紅色小提琴

    Ti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